
倒计时1天!看这件陶盖瓮怎么成为明代商东说念主们的“带货神器”
千年波澜束缚,万里商路绵延。
10月15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顾虑馆)经办的“互利全国:广东外贸一千年”展览将施伸开幕。
广东省博物馆、南边日报、南边+发起“文物倒计时”栏目,邀你穿越时空,提前感受展览精彩看点。
本期文物是广东省博物馆藏的明万历磁灶窑酱釉堆塑双凤纹六狮系陶盖瓮。此陶盖瓮圆唇外翻,直口短颈,溜肩饱读腹,下腹缓收,平底,配有一狮钮盖。其精致与开阔进度相比稀有,陶器胎体夹有细砂,胎质灰白,器身施酱釉,施釉不足底,口沿处浸釉,按釉色而言,呈酱褐色颜色。酱釉笔名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色为柿黄色或芝麻酱色。
明万历磁灶窑酱釉堆塑双凤纹六狮系陶盖瓮。
事实上,明代中晚期在东南沿海烧制有大宗酱釉陶瓷器,主要用途为外售。瓮内出水时内藏漳州窑系青花碟256件,玉壶春瓶5件,是器物中组合数目最多的一件,充分诠释了其时的商东说念主善于运用各式空间增多货品的数目,达到扩大利润的处所。
据了解,这件陶盖瓮为“南澳Ⅰ号”出水文物。“南澳Ⅰ号”是2007年在广东南澳岛发现的明代万积年间千里船,其发现不仅完善了明代海上交易体系,还为“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讲述提供了谬误凭据。

采写:南边+记者 赵媛媛 黄堃媛 通信员 粤博宣
编订:南边+记者 陈文夏
海报:张昶 古嘉莹星空app
下一篇:没有了

